不知不觉,2023年已经快要过去一半了。
智药局盘点了半年以来全球AI制药的最新进展,包括合作、管线进展、药企的动向。有利好,也有利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医药研发异常艰难,创业者的心态很重要。不能因为管线失利就垂头丧气,也不能因为重大合作就欣喜若狂。
正如Recrusion的创始人所说,如果一家融资轮次到达B轮及以后的公司,没有临床管线,那情况就非常糟糕。
尽管很迷茫,但当下或许是行业良性进展的时期,回归理性,但也不放弃希望。
AI制药缓慢发展的过程,也是逐渐破除不确定性的过程。
管线进展
2023年以来,国内外有关AI药物管线的新闻很多,但总体呈现两级分化的特点: 国内公司的管线大批进入临床I期,但国外管线却接连出现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尽管有临床阶段分子值得庆贺,但市场一定会更关注药物分子的临床表现。
Exscientia半年两个分子进入临床
2月2日,AI制药头部公司Exscientia宣布,其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合作设计的ESX4318已经进入I期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将会开发免疫和炎症相关适应症。BMS将会负责临床和商业化开发,Exscientia将有资格获得一笔里程碑付款。
EXS4318是一种潜在的一流选择性蛋白激酶 C (PKC) theta 抑制剂。在设计开始后 11 个月内得到确认,也是与 BMS 合作的 PKC theta 计划中合成的第 150 种新型化合物。
5月15日,Exscientia再次宣布:其旗下第六款由AI平台设计的药物分子 DSP-2342 进入临床Ⅰ期。这也是继 DSP-1181 和 DSP-0038 后,Exscientia 和日本住友制药合作进入Ⅰ期试验的第三款临床分子。
该药物是一种高选择性双特异性小分子,具有有效的双重 5-HT2A 和 5-HT7 抗剂活性,被证明在精神疾病中具有广泛的潜力。住友制药计划在美国启动DSP-1的2342期临床研究。
冰洲石生物宣布雄激素受体嵌合降解剂AC0176在中国成功完成第一例病人首次给药
2023年2月23日,冰洲石生物科技宣布完成在AC0176的第一期研究中的首例患者给药。AC0176是一种可口服的嵌合降解剂分子,旨在以高效力和高选择性的方式靶向和降解雄性激素受体(AR)蛋白。
冰洲石生物科技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使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技术与生化验证结合的办法加速新药研发、提高筛选药物准确性和效率。
费米子科技CNS新药管线完成I期临床首例给药
今年3月,AI制药公司费米子公布,首条由AI设计用于非成瘾性慢性镇痛管线FZ002,已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临床I期的首例健康受试者给药。这标志着其已成为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的AI药企。
费米子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邓代国博士。公司主要围绕中枢神经(CNS)、自身免疫领域早期创新靶点开发差异化BIC/FIC产品,现已开发了12条围绕超高选择性和组织靶向性的小分子药物管线。
国内首个AI+mRNA肿瘤新抗原疫苗获IND受理
2023年3月4日新合生物提交的国内首个mRNA肿瘤新抗原疫苗——XH101注射液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受理号:CXSL2300170)。
新合生物是一家依托AI技术专注于RNA创新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搭建多组学大数据收集平台及多重生物组学数据库,将AI及生信技术用于创新性RNA药物研究。
BenevolentAI唯一管线失败,引发公司大裁员
4月5日,英国AI药物研发上市公司BenevolentAI宣布:其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局部泛 Trk抑制剂BEN-2293的IIa期临床试验, 没有达到次要疗效终点 ,即无法减少患者的瘙痒和炎症。
BenevolentAI开发的BEN-2293是三种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 (Trk) 受体(TrkA、TrkB 和 TrkC)的选择性抑制剂,也称为泛Trk抑制剂,也是公司唯一一条临床管线。
受到这条管线冲击的影响,5月25公司宣布进行大范围的战略调整, 裁撤多达180名员工,比例接近50% ,重整生物业务部和技术部门,优先考虑公司最有潜力的临床和临床前资产。
Relay公布PI3Kα抑制剂RLY-2608的临床数据,股价大跌
在今年的AACR2023会议上,Relay披露了选择性PI3Kα抑制剂RLY-2608的临床数据,一经公布股价狂跌36%。
Relay的RLY-2608 是一种突变选择性的口服 PI3Kα 抑制剂,I期试验评估了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I期临床数据显示,在27名患有PIK3CA突变型乳腺癌的受试者中,只有一名患者出现部分缓解(PR),而且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因为该患者曾经接受过12线治疗。在另外 15 名患有其他肿瘤类型的受试者中完全没有反应,9名患者出现肿瘤缩小。
该公司还设计了另一款选择性和化学结构不同的泛突变体 PI3Kα 抑制剂 RLY-5836,已经在4月进行了晚期乳腺癌和其他实体瘤中的首次人体研究。
英矽智能首个AI抗肿瘤管线获批临床,靶向合成致死靶点
2023年5月25日,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公司英矽智能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USP1小分子抑制剂ISM3091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批件,用于在实体瘤患者中开展I期临床试验。这是公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下发现的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BPGbio 宣布由人工智能开发的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BPM 315102 期试验中给药
6月6日,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公司 BPGbio宣布,患者已在其 BPM 31510 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 2 期试验中初步接受给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快速生长和侵袭性的脑癌。
该公司的主要候选药物 BPM 31510 通过靶向线粒体机制和肿瘤微环境 (TME) 来在癌细胞中产生代谢转变,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BPM 31510 是BPGbio 在其 AI 驱动的Interrogative Biology ®平台上开发的三种处于临床阶段的肿瘤药物资产之一。
德睿智药GLP-1RA小分子口服药物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6月12日,德睿智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LP-1RA小分子口服药物MDR-001的I期临床试验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MDR-001是德睿智药借助自研Molecule Pro一站式AI药物发现平台辅助设计的创新药物管线,与同类临床在研药物相比,MDR-001显示了优异的体内外疗效,成药性(包括PK和安全窗)大幅提高。
交易与合作
5.82亿美元!艾伯维与Anima合作开发小分子mRNA药物
1月10日,艾伯维(AbbVie)和Anima Biotech宣布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用于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三个靶点的mRNA生物调节剂。Anima将利用其mRNA Lightning平台针对合作靶点发现新型mRNA生物调节剂,为艾伯维提供独家许可权以及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
根据协议条款,Anima将获得42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三个靶点总计高达5.4亿里程碑付款。
勃林格殷格翰与3T Biosciences达成合作,开发下一代T细胞疗法
1月10日,勃林格殷格翰 (Boehringer Ingelheim) 宣布与 3T Biosciences 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将结合 3T Biosciences的 3T-TRACE (T 细胞受体抗原和交叉反应引擎)发现平台,以发现和开发下一代癌症疗法。
癌症免疫疗法目前只针对少数癌症患者,3T Biosciences的平台旨在通过识别产生免疫反应的新型共享 T细胞抗原受体 (TCR) 并全面筛选 TCR 和 TCR 模拟物的特异性和脱靶交叉反应来应对这一挑战。
该平台通过独特地将高多样性目标库与主动机器学习相结合,识别实体瘤中最普遍和免疫原性的靶标。
英矽智能与诺和诺德合作,助力AI平台+肝纤维化靶点发现
3月23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与头部药企诺和诺德达成合作。
诺和诺德将在其人工智能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的帮助下,结合其自身药物发现和研究的专长,针对肝纤维化识别潜在的新颖靶点,并对其展开验证。
Recursion收购两家AI制药公司,完成公司扩张
5月8日,Recursion官宣收购2家AI制药初创公司:Cyclica 和 Valence 。其中,将为 Cyclica 支付 4000 万美元,为 Valence 支付 4750 万美元,并预计将增加约 60 名员工。
Cyclica 拥有两大产品MatchMaker和POEM,使其能够在小分子药物开发过程中更好地预测药物靶标并产生“命中率”。Valence 则专注于一种称为“小样本学习”的机器学习技术——用有限数量的样本对数据进行分类。
单个管线最高,晶泰科技与礼来签署2.5亿美元AI药物协议
5月31日,晶泰科技宣布已与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达成一项价值高达 2.5 亿美元(约等于 17.8 亿元人民币)的 AI 小分子新药发现合作交易,以挖掘治疗一种未公开疾病的潜在药物。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这一合作应该是中国目前单个管线金额最高的AI药物发现订单。
晶泰科技称该候选药物将针对一种目前没有可用药物的疾病。根据声明,在合作下,晶泰科技将提供一种新型药物化合物,礼来将对其进行临床试验和商业化。
监管动向
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正式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10日。
纳入国家监管范围后,生成式AI在算法设计、训练数据选择、模型生成和优化、提供服务、生成内容传播上都将作出规定。
FDA发布关于AI药物研发的讨论文件
美东时间5月10日,FDA就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药物研发和生物制品中的应用发表了一份31页的讨论文件, 展示了其对AI制药的认知和监管思路。
FDA表示,在过去几年中使用 AI/ML 软件提交的药物和生物申请数量显着增加, 仅在2021年就有超100份申请 。
在此次文件中,FDA讨论了AI药物研发的定义,并且将基于风险的监管框架,制定和采用灵活的政策,以促进创新并保患者安全。
巨头动向
拜耳和谷歌云牵手AI+量子化学
1月11日, 拜耳 公司和 谷歌云 宣布合作推动早期药物发现,该合作将应用谷歌云的 Tensorflow 处理单元 (TPU),这是定制开发的加速器设计运行尖端的机器学习模型和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以帮助加速和扩展拜耳的量子化学计算。
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的量子力学理论能够以高精度对生物和化学系统进行计算机模拟,因此有可能帮助识别新的候选药物。
本次合作的目标是使用 Google Cloud 的 TPU 加速和扩展量子化学计算,并展示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全量子力学建模。 相关结果将决定大规模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和经济可行性。
美东时间3月20日,CRO龙头企业赛纽仕(Syneos Health ®,股票代码:SYNH),宣布与微软达成一项多年战略协议。
协议包括与微软研究院合作、利用OpenAI的开发成果,一起为赛纽仕提供技术和数据解决方案,以加速临床开发并提升生物制药客户的商业绩效。
借助该平台,研发人员能够处理和分析数据以节省时间、优化资源分配并提高临床试验效率。这些功能将辅助更精准的药物选择、缩短入组时间,从而更快地为患者带来新疗法。
赛诺菲All in 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
6 月 13 日,赛诺菲(Sanofi)宣布全公司数字化转型迈出下一步,“All in”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为患者加速取得突破性成就。
同时,作为赛诺菲成为全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此次赛诺菲还推出大规模AI平台 plai 。
plai是赛诺菲与人工智能平台公司Aily Labs共同开发AI应用程序,可提供实时、反应性的数据交互, 提供前所未有的 360 度全方位视图,涵盖赛诺菲的所有活动。
该应用程序跨职能聚合可用的公司内部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提供及时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假设”场景,以支持数以千计的赛诺菲团队决策者在简单而现代的数字用户体验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未来看好,短期高估
进入2023年后,市场对于AI生物医药的态度逐渐变得暧昧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AI制药公司面临着管线失利、裁员以及融资困难的问题,但另一边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进化,AI生物医药又有着无限想象力。
赛诺菲宣布All in 人工智能无疑也是烧过来的一把大火。但却很难重回2020年的融资盛况,那是所有人都对AI制药抱有畅想和期待的时候。如今人们对AI的能力边界有了认知,而不是之前的盲目乐观。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让AI驱动生物医药的原始驱动力究竟是什么?随着监管、行业规范和巨头的涌入,未来仍然有期待,但并不无知。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
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
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在榆林成立
定了!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
喜讯!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技艺”被列为省级非遗
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